時間:2021-03-12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昨天有位朋友私信我:
她家10歲的孩子,現在已經越來越“牙尖嘴利”,往往自己說一句話,孩子就會頂10句,給自己堵得沒脾氣,氣憤之余,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我倒是先恭喜了一番這位朋友:
因為孩子的頂嘴能力,說明了孩子大腦的運轉速度之快;也說明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獨立意識;同時也證明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簡單說,就是孩子長大了。為什么不先祝賀一番呢?
我說這樣的話,絕對沒有任何調侃的意思。
因為我已經經歷過這樣的階段,而且家有三個娃,頂起嘴來往往是我以一對三,“敗北”的結局比比皆是,偶爾贏了,也是動用了“家長”這個權威的稱謂罷了,勝之不武。
說實話,孩子的頂嘴絕非偶然為之,他們同樣也是經歷了一番自我思索,以及自我鼓勵,才開始想要“挑戰”父母的權威,并且企圖在這樣的“對弈”過程中,證明自己的所思所想,證明自己的成長。
而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我不但對孩子們的成長表現出“老母親的自豪”,還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對付孩子頂嘴的好辦法。
根據兒童成長發育的規律,孩子在2歲的時候,就有了初步的“小叛逆”,開始有了獨立意識,張口閉口都是“我的”、“我來”、“我會”……,以“我”開頭,證實自我價值。
隨后到了7歲左右,獨立自主的意識更加強烈,開始有了性格和個性,也會開啟讓家長頗為不爽的“頂嘴”模式。
而到青春期,孩子“頂嘴”的情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將“叛逆”進行到底。
當然到了這個階段,孩子也正經歷著接受外界信息遞增的過程,他們像海綿一樣,瘋狂地吸取知識的養分;偏偏這個階段的父母正忙于自己眼前、手里的工作,相對知識領域比較垂直而專業,對比于孩子信息量的“廣”,難免會有些跟不上節奏的感覺。
也就是說,父母和孩子一旦走上兩條線,那么勢必不在一個頻道上,交流出現問題是正常的,孩子頂嘴也是正常的。
我是在大寶和姑娘上4年級的某一天,忽然感覺這個一直被我捧在手心里的小家伙們長大了,他們已經開始在我面前侃侃而談他們的觀點,也開始企圖和我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但是對于我的一些要求,一旦他們做不到,而我又反復嘮叨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啟“自我保護”模式:一句一句地和我辯解,旁征博引的為自己的行為開脫。
作為媽媽,我可以理解他們的做法,也能夠包容他們的觀點,前提是,他們不能那么偏激或者脫離社會主流的價值觀。
所以,當孩子們和我頂嘴的時候,我往往會不自覺地放慢自己的語速,降低自己的聲音,一邊思考他們的觀點,一邊組織自己的語言。這個過程,雖然我們是對立的,但氣氛是和平的。
但是我的閨蜜是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她最容不得孩子和她“頂嘴”。因為在她眼中,這就是孩子對她的不尊重,是孩子在明目張膽地挑釁權威。
她認為,如果她退后一步,孩子就會得寸進尺的先前走三步,所以她要堅持自己的觀點,讓孩子服從于她的要求,她絕不后退。
就這樣,當孩子和她發生“摩擦”,或者頂嘴的時候,她一定是火冒三丈,把聲音提得高高的,甚至是歇斯底里地對著孩子嚷嚷,直到孩子被她的氣勢所屈服。
閨蜜總是覺得我的脾氣太好,在孩子面前會越來越沒有威嚴,也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直到有一天,我們共同帶孩子出去聚餐,孩子們在等菜的無聊之余就拿著我們的手機玩。過了一會兒,餐陸陸續續地上來,我們就讓孩子把手機歸還給我們。
我家孩子們直接把手機遞給我,而閨蜜的兒子卻有些依依不舍,對閨蜜說“再玩5分鐘。”
閨蜜立即瞪著眼睛表示拒絕,孩子哀求說把這局游戲打完,最多5分鐘。閨蜜過去把手機直接收走了,還告訴孩子,要言而有信。
孩子立即大聲嚷嚷:“我就再玩5分鐘,怎么了?我就是言而無信的人,怎么了??我就這樣了,怎么了???我不吃了,先回家了!”
嚷嚷完畢,孩子旋風般地跑走了;我趕緊示意我家的兩個娃去跟著那個跑走的孩子,確保他安全到家。
閨蜜這才流著淚說,最近孩子一直這樣,脾氣大,語氣沖,動輒就嚷嚷,自己毫無辦法。
其實,又何嘗不是閨蜜種下的因果呢?
如果家長不能夠正確的和孩子溝通,不能夠認真地聽取孩子的意見,那么孩子勢必會和家長越來越遠,用家長的行為“反噬”家長自身。
就像孩子的頂嘴這件事:
如果你認為是孩子在挑戰權威,那么作為家長可能就會很不舒服,甚至火冒三丈,親子間的“唇槍舌戰”由此展開,你暴怒,我也不妥協,孩子越大,越容易造成僵持的局面。
可是如果你認為這是孩子表達自己心聲的一種方式,因為他們還不能正確的梳理自己的語言,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作為家長就可以冷靜下來,聽聽孩子怎么“頂嘴”,并且能夠快速的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嘗試分析給孩子聽。
兩種做法,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當然,在孩子情緒極度激動的情況下,家長可能用“以暴制暴”的做法,能夠最簡捷地達到讓孩子冷靜的目的。所以,在那個時候,高聲呵斥一下也沒有什么不可以。
只不過,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后,家長還是應該用低聲調、態度平和地與孩子進行深度交流。
因為家長的低聲調,是作為成人理智、平和的一種表現,不但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孩子抵觸、叛逆的心理防線有所松弛,更可以瞬間趕走雙方的憤怒情緒,有利于親子間的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