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決策部署,教育部日前印發了《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強調分類鑒別工作要堅持從嚴規范,嚴格按照中央精神和國家相關法律政策要求,落實屬地行政管理責任,明晰界線、從嚴要求、規范程序,體現權威性和嚴肅性;要堅持科學嚴謹,充分依靠專家力量,綜合培訓項目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給出客觀、公正、獨立的專業鑒別意見,確保科學與嚴謹;要堅持統籌協調,加強主管部門之間橫向配合、地區之間協同推進,堅持“一盤棋”,避免在實踐中出現“低洼區”“空白區”“矛盾區”。
《指南》明確了鑒別依據,即要從培訓目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評價方式等維度,對培訓項目進行綜合考量,如符合以下特征,即判定為學科類培訓。
一是培訓目的以學科知識與技能培訓為導向,主要為提升學科學習成績服務。
二是培訓內容主要涉及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學習內容。
三是培訓方式重在進行學科知識講解、聽說讀寫算等學科能力訓練,以預習、授課和鞏固練習等為主要過程,以教師(包括虛擬者、人工智能等)講授示范、互動等為主要形式。
四是結果評價側重甄別與選拔,以學生學習成績、考試結果等作為主要評價依據。
《指南》強調完善相關制度建設。
一是建立分級指導機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統籌,當地方出現鑒別偏差或困難時,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指導和糾正。當出現較大爭議或難以鑒別時,下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提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研究裁決。根據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可協助非學科類培訓主管部門,提供有關項目分類鑒別意見,并對“學科類”鑒別有最終決定權。
二是建立專家鑒別制度。組建專家組或委托專業機構,對無法直接判斷的培訓項目進行綜合研判,得出鑒別意見。鑒別專家組應包括相關學科、課程、教學等方面專家,且相關人員及其直系親屬未在培訓機構中任職或兼職、屬于非利益相關方。
三是強化機構行業自律。培訓機構要進行自我研判、自評自查,規范開展培訓活動,不得出現名不符實的情況,不得隱形變異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活動。
從嚴規范 科學鑒別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近日,就《指南》有關情況,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出臺的背景和過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今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我們在認真調研各地工作進展和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指南》,并就各方面普遍關心的疑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門研究?!吨改稀废群笳髑罅说胤浇逃姓块T和有關專家的意見。
對于分類鑒別工作的總體考慮
《指南》主要聚焦對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項目鑒別進行規范管理,明確要求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工作,應遵循三方面原則。一是堅持從嚴規范。二是堅持科學嚴謹。三是堅持統籌協調。避免在實踐中出現“低洼區”“空白區”“矛盾區”。
是否屬于學科類培訓的鑒別依據
在準確理解把握《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等文件的基礎上,特別強調要結合校外培訓的實際情況,從培訓目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評價方式等維度進行綜合考量、科學鑒別。
總體考慮是從嚴把握,重在看校外培訓項目否是圍繞上述學科展開,是否以學科知識與技能培訓為導向等,強調要根據培訓項目實際情況綜合研判。
如何確保鑒別科學性
《指南》特別要求各地建立專家鑒別制度,依靠專業力量,確保鑒別工作的科學性。鑒別專家組應包括相關學科、課程、教學等方面專家共同組成,具有代表性。
在實際開展鑒別工作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專家組可通過資料審查、實地查看、課堂觀察、人員訪談等多種方式,綜合研判培訓目的、內容、方式、評價等具體情況,一案一判,提出培訓項目屬于“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的鑒別意見。鑒別工作不得受外界干擾,不得徇私舞弊。
如果鑒別工作出現困難或者爭議,怎么辦
考慮到一線實際鑒別工作的復雜性,《指南》明確提出各地要建立分級指導機制,以加強動態指導和規范。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出現鑒別困難或爭議較大,則下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提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研究裁決。
考慮到“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的主管部門不同,對于分類邊界的把握在具體實操中可能出現偏差,《指南》專門提出教育行政部門可協助其他主管部門提供分類鑒別意見,并對“學科類”鑒別有最終決定權。
對校外培訓機構有什么規范要求
《指南》要求強化機構行業自律,培訓機構應落實自主管理責任,對項目類別進行自我研判、自評自查,自覺按照“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的相關管理要求,規范開展培訓活動,不得出現名不符實的情況,不得隱形變異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活動。
新聞延伸
廣東:持續推進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定
廣東省教育廳在鑒定方法、標準、流程等方面探索創新,加強實施指導,為各地分類鑒定工作提供經驗。
組建“T形”知識結構的鑒定研究專家組,在橫向上對跨界十多門學科都有覆蓋,在縱向上對相關領域進行深入專攻,力求鑒定工作從嚴規范、科學嚴謹。
提出“名錄鑒定法”“綜合鑒定法”“專家組鑒定法” 三步走。“名錄鑒定法”是指對于一些清晰易判的項目,可直接通過項目名稱予以鑒定;“綜合鑒定法”是指對于一般鑒定難度的項目,通過對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效果等多方面進行綜合鑒定;“專家組鑒定法”是指對于鑒定難度高的項目,特別是學科和非學科混合型項目,通過專家組進行專門研判鑒定。
針對一些營利性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出現的一批學科和非學科混合型項目,提出了多個定性、定量組合指標,提出了量化的鑒定標準。以“培訓內容”指標為例:項目培訓內容在“學科類培訓項目培訓內容范圍”比例>50%,視為具有學科類別屬性特征,即做出學科類鑒定結果;培訓內容在上述范圍所占比例≤50%,則暫不視為具有學科類別屬性特征,待其他指標衡量比較后做進一步鑒定。
上海:專業手段開展鑒別 執法有據準確治理
作為全國試點城市,率先研制《上海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類別鑒定指引》。借助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培訓協會等專業力量,委托其進行指標研制,并建立市級專家鑒定機制。
同時,通過上海市培訓協會向校外培訓機構征集課程案例,并邀請各方專家對這些課程案例進行剖析,對部分開設跨學科項目的培訓機構進行調研和座談,對一些邊界模糊、定義不清的典型案例進行會商研討,由此累積了系列實例,為鑒定機制的建立夯實基礎。
上海通過類別鑒定,引導機構嚴格合規地進行轉型發展、協助基層執法部門準確識別培訓服務的類別。
一是以培訓項目為評判對象,評判培訓項目的類別;二是落實機構主體責任,要求機構先行自我評判或者邀請專家指導評估?;鶎訄谭ú块T或者上級部門對難以判斷的項目開展“專家鑒定”。判斷的權限嚴格對標監管權限;三是明確有相應鑒定能力的專業機構可以參與提供鑒定服務。
浙江:以“四個一”推動學科類鑒定
浙江省教育廳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建立“四個一”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全省共組織開展鑒定37次,課程鑒定389例。
“一個試點”,先行探索
金華市作為“雙減”工作首批試點市,率先出臺課程鑒定標準、率先開展課程項目鑒定、率先出臺非學科設置標準。成立市級學科鑒定工作委員會,組建市縣兩級學科鑒定專家組,通過申請資料審核和實地核查等方式進行鑒定。
“一份指引”,規范指導
組織省級教研專家研制《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和非學科類項目鑒別指引(試行)》?!吨敢肪丸b定依據、鑒定指標、鑒定程序等八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依據合規性、獨立性、科學性和回避性等四個原則,重點圍繞四個維度,對學科類培訓項目和非學科類培訓項目作出明確規定。在具體的鑒定程序分四個步驟。一是成立鑒定專家委員會;二是機構自主申請;三是屬地專家鑒定;四是鑒定結果備案。
“一次整治”,違規查處
一是依據《指引》,對隱形變異培訓行為進行科學辨別,對于具有培訓變異行為依法依規予以查處。二是重點查處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占用假期組織學科培訓、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從事學科培訓、無證無照培訓機構開展培訓活動和校外培訓機構其他違法違規培訓行為。三是從嚴處置違規情況。
“一批案例”,典型推廣
搜集總結一批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素材,作為典型推廣。其中,金華市婺城區首場學科鑒定對申請的《科學探索—瘋狂博士》和《口語表達訓練》課程做鑒定。
針對《科學探索—瘋狂博士》課程,專家組查看了辦學資質佐證材料,審核課程內容、教材、教具和教案等材料,通過課程的培訓目標、內容、方式和評價進行了綜合研判,認定該課程屬于非學科類培訓項目。
《口語表達訓練》培訓目的與培訓內容與現行的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有重合,培訓方式以班級授課、集中培訓為主,與學科類培訓項目的特征相吻合,但評價方式以實踐性、創造性等活動為主要過程,符合非學科類培訓項目的特征,專家組決定將此課程提交至市級學科鑒定專家組作進一步鑒定。最終,專家組一致認定該課程屬于學科類課程。
綜合新華社、教育部官網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