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4-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量子”是個什么概念?
《流浪地球》里推著地球前進可能嗎?
人類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
……
好奇心驅使下,我們對世界總有這樣那樣的奇思妙想。但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忙,相關的學術專著往往“高深莫測”,閱讀起來有一定困難。今天,青年君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書單,囊括18本好讀、易懂卻不失專業、睿智的科普類書籍,送給每個曾經和現在對世界懷抱好奇的心靈。
《水果史話》史軍
這是一本以中國水果為主題的輕閱讀科普書,講述了梨、桃、荔枝、柑橘等本土水果如何在廣闊的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葡萄、石榴、蘋果等外來水果如何進入中國的一系列故事。
想了解“植物獵人如何竊取了我國的獼猴桃”“鄭和下西洋為何不帶回榴梿”“楊貴妃的荔枝從何而來”嗎?在這本書里面能找到答案。
《有本事來吃我呀》李劍龍、蘇嵐嵐
有趣的動物世界中,隱藏著各種小秘密。本書設計了一百多個小故事以及卡通動物形象,用漫畫將動物的“生活成長”知識進行了解讀。笑得臉部抽筋的同時,也能增長許多動物小知識。
為了保證書中涉及到的知識點的嚴謹與準確,所有漫畫均從學術論文改編而來,并邀請了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總監張勁碩博士審定核校。
《上帝擲骰子嗎?》曹天元
這本書適合任何有中學基本物理概念的讀者,是關于量子論的故事。本書帶領讀者從神話時代出發,沿著量子發展的道路,親身去經歷科學史上的烏云和暴雨。
除了回顧基本的歷史背景,還將向著未來探險,去逐一摸索量子論面前的不同道路,闖入人跡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們一起開疆擴土。
《這里是中國》封面。中信出版集團
《這里是中國》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
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到處是景致,處處有故事。這本書稱得上是書架上的“最美中國”紀錄片,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解讀中國故事;以唯美的照片、專業的地圖、深情的文字描繪祖國山河,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
《奇妙量子世界》墨子沙龍、Sheldon團隊
本書是關于量子信息的科普漫畫,書中詳細介紹了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科研團隊在近幾年取得的科研進展,將科研成果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形式介紹給讀者。
這是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量子科普漫畫書。不論你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工作,學歷如何,都可以從本書中了解到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
《張文宏說傳染》封面。中信出版集團
《張文宏說傳染》張文宏
這是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首次出版面向大眾的科普書,用大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普及醫學專業知識,讓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人都能看得懂、信得過并用得上。
本書娓娓道來28種常見傳染病的歷史、特性和防護手段,解答我們的常見疑問,讓我們既在歷史中看清未來的走向,也在現實生活中過得更加安全。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王元卓、陸源
本書選了《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火星救援》三部孩子們喜歡的經典科幻電影,通過手繪圖解的形式,向公眾介紹科學知識,激發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挑選的知識點以及所回答的問題,都是由四年級的小朋友組成的科學助手團選擇或者提出的,兼具現實感與未來感。
《半小時漫畫科學史》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通過手繪漫畫的形式,作者陳磊及其半小時漫畫團隊讓原本枯燥、生澀的知識變得生動,向讀者呈現了從古希臘時期到牛頓時代科學萌芽與發展的過程。
不擺嚇人的艱深理論,沒有沉悶的史實堆砌,從地心說到相對論,半小時讀懂人類如何從蒙昧走向理性,那些耳熟能詳的科學家與科學故事也會讓你感到耳目一新。
《時間的形狀》汪潔
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語言講解深奧的科學道理,讓讀者輕松了解一個本以為深奧得無法捉摸的理論——相對論。
本書上部作者和大家一起回顧物理學走過的坎坷歷史,下部領略神奇的四維時空奇境,了解整個宇宙的終極圖景,再回到原子的深處見識不可思議的微觀世界,然后看一看當下物理學的新進展。
《生命是什么》王立銘
本書適合對生命科學感興趣的各層次讀者閱讀,通過生動的文筆和有趣有料的生物學故事,揭開了生命科學神秘的面紗。
作者不僅解讀了生命的定義及奧秘,而且詳細地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展現了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講述了科學家在揭示生命奧秘過程中的重要發現,有助于讀者重新認識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每個人都應多了解一點關于宇宙的知識。作者將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有趣,僅用六萬字、十二個章節,簡潔而清晰地囊括了宇宙探索的歷史、最前沿的宇宙學知識。
你可以在喝咖啡的時候、等地鐵或飛機的時候等等任何碎片時間,隨時隨地打開讀上一段:大爆炸、夸克、量子力學、搜尋宜居行星、尋找地外生命……
《人體簡史·你的身體30億歲了》比爾·布萊森
不同于一般人體知識百科,《人體簡史》將個體生命的比例尺拉到30億年生物進化的長度。當30億年前地球出現單細胞生物的那一刻,制造人的基因就已經存在了,天上飛的鳥、水里游的魚,甚至是已經滅絕了的恐龍,都在我們的身體里留下了進化的蹤跡。
《地球上最孤單的動物》米莉·馬洛塔
本書介紹了來自世界八大棲息地的43種野生瀕危動物,講述了它們的生存狀態、生活習性,以及面臨的威脅和困境。除此之外,書中還列舉了保護瀕危動物的具體措施,提供了詳盡的動物分布地圖。
作者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圖和趣味橫生的文字,將多種珍稀動物展現在讀者眼前,意在喚起人們對自然之美的愛與記憶。
《植物為什么不會動》稻垣榮洋
有人可能認為植物學枯燥無味,但實際上,植物的生存方式充滿了活力。本書循序漸進地講述了解植物的生存方式、進化模式、繁殖方式、防御戰略及生態位戰略,講述了植物的進化史。
本書還運用啟發式的聯想,把“外柔內剛型”植物帶給人的智慧充分展現出來——植物是積極向上生長的,只要沐浴著陽光,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意義。
《云彩收集者手冊》封面。譯林出版社
《云彩收集者手冊》加文·普雷特-平尼
本書介紹了46種云彩和大氣光學現象,并且收錄了全世界云彩愛好者拍攝的百余幅精彩攝影作品。從太空邊緣的神秘夜光云到我們周圍的重重霧靄,都在這本手冊之中。
即使沒有任何的自然觀察經驗,讀者也可以了解云的名稱、特征、形成原因,鑒別云彩的種類,并利用書中的趣味記分系統與親朋好友展開觀云競賽。
《迷人的材料》馬克·米奧多尼克
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讓橡皮筋有彈性?為什么曲別針會彎曲?世界材料學大師帶你用材料科學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邊的每一樣東西。
本書以淵博的知識和富感染力的文字寫就,不僅揭露了各種物質背后的神奇結構,還告訴讀者隱藏在其背后的精彩故事。每一章介紹一種材料,輔以照片和手繪圖,兼具可讀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