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我要糾錯
作為一個愛書之人,我無論走到哪里,都離不開書。尤其是在旅途中,無所事事的坐車時間用來讀書,可謂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
上大學時,每個假期坐火車回家單程需要22個小時。漫長的旅途對我來說并不孤單,一上車就打開書,心情隨著《唐宋傳奇集》中盧生一枕黃粱、柳毅義氣傳書的神奇情節而跌宕起伏,為《白鹿原》《芙蓉鎮》中田小娥、胡玉音們的命運而嘆息……火車上的嘈雜聲也充耳不聞。
后來參加工作,出門的機會更多了。探親、出差、旅游,無論長途短途,我的行李中必然會有書。上了車,拿出一本書,戴上耳機,一段愜意的旅途就開始了。讀《浮生六記》,看沈復與妻子陳蕓賞月、吟詩,為他們把平凡甚至困苦的生活過成詩所打動;讀《食事》,被汪曾祺筆下的美食饞得垂涎欲滴,更感受到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間真情;讀《活著本來單純》,看豐子愷老先生與孩子們充滿趣味的對話,自己的煩惱也消失不見了。旅途中,沒有工作的壓力,沒有朋友的邀約,沒有娛樂的吸引,只需要以書為伴,全身心沉浸在文字里,靜靜地享受屬于自己的時間。
在旅途中讀書,一開始只是為了打發獨自出行那漫長的時光,后來,在旅途中讀書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份小確幸。從買好車票那一刻起,我就開始盤算著要選什么書與我同行。根據旅途長短來確定書的薄厚,根據旅行目的來選擇書的類型,書的內容決定著我旅途中的時光會以什么心情度過。幾番取舍,直到被選定的書裝進行囊,這過程也是極有趣味的。
詩詞、游記、散文往往是我旅途中最喜歡讀的書的類型。因篇幅不長,不至于廢寢忘食傷了眼睛。有次和同事去北京參加培訓,帶的是《蔡瀾旅行食記》。在路上跟著老先生的文字選定了晚餐,下車安頓好便帶著同事去打卡“爆肚馮”,其招牌爆肚脆嫩爽口果然名不虛傳。和好友去青海旅游時,景點之間車程有時長達六七個小時,一車人手機玩到沒電,聊天聊得口干舌燥,睡覺睡得頭暈目眩,我捧著一本馮驥才的《世間生活》讀得有滋有味,絲毫不覺辛苦。
在旅途中讀詩詞,常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似乎隔著時空和作者產生了強烈共鳴。有一次告別父母返津上班,帶的是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納蘭詞箋注》。車駛出省界時,抬眼望向車窗外,正是暮色四合,一股薄霧自大地升騰而起,連同漸濃的夜色,籠罩著四野。目之所及,漸漸融入黑暗,遠處城市的燈光時隱時現,似遙遠的星星,忽明忽暗,閃閃爍爍。我心中驀地涌起一股強烈的孤獨感,似天地間僅我一人,腦海里反反復復想著剛剛讀過的“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欒月”,竟不由得落淚。
旅途漫漫,以書為伴便不覺孤單。人生又何嘗不是一段漫長的旅途呢?在這旅途中,無論是驅趕迷茫,還是對抗平庸,讀書都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法。以書為伴,生活中的不解與疑惑都能找到答案。(屈夢媛)